谷歌是人工智能技术驱动的公司吗-谷歌是人工智能技术驱动的公司吗知乎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谷歌是人工智能技术驱动的公司吗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谷歌是人工智能技术驱动的公司吗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 人工智能围棋手是什么公司发明的?
- 从阿里到谷歌,为何科技公司竞相制造自家人工智能芯片?
- 谷歌是如何利用人工智能设计出一个emoji寻宝游戏的?
- NASA和Google联合宣布:谷歌的人工智能和开普勒天文望远镜共同了发现「第二个太阳系」 ,AI在这其中发挥了怎样的作用?
人工智能围棋手是什么公司发明的?
阿尔法围棋(AlphaGo)是第一个击败人类职业围棋选手、第一个战胜围棋世界冠军的人工智能机器人,由谷歌(google)旗下DeepMind公司戴密斯·哈萨比斯领衔的团队开发。其主要工作原理是“深度学习”。
2016年3月,阿尔法围棋与围棋世界冠军、职业九段棋手李世石进行围棋人机大战,以4比1的总***获胜;2016年末2017年初,该程序在中国棋类网站上以“大师”(Master)为注册账号与中日韩数十位围棋高手进行快棋对决,连续60局无一败绩。
2017年5月,在中国乌镇围棋峰会上,它与排名世界第一的世界围棋冠军柯洁对战,以3比0的总***获胜。围棋界公认阿尔法围棋的棋力已经超过人类职业围棋顶尖水平,在GoRatings网站公布的世界职业围棋排名中,其等级分曾超过排名人类第一的棋手柯洁。
2017年5月27日,在柯洁与阿尔法围棋的人机大战之后,阿尔法围棋团队宣布阿尔法围棋将不再参加围棋比赛。
从阿里到谷歌,为何科技公司竞相制造自家人工智能芯片?
人工智能芯片是AI时代的“芯”,而下一个时代必定是AI的时代。
在传统PC时代,英特尔是老大,而现在,除了英特尔,包括英伟达、谷歌、英特尔、苹果、微软、特斯拉、Facebook、IBM和阿里等科技巨头都在研发AI芯片。从中兴***中,想必你已经明白芯片的重要性了。
在AI芯片行业,国外芯片巨头占据了绝大一部分市场份额,同时国内的AI芯片初创企业也呈现百花齐放的状态。英伟达在全球AI芯片市场独占鳌头,据了AI芯片市场50%以上市场份额,专注研发GPU;谷歌专注研发TPU;英特尔专注于VPU;寒武纪科技是全球首个AI芯片独角兽;地平线机器人专注嵌入式AI芯片BPU;百度发布了XPU……
英伟达成立于1993年,一直致力于设计各种GPU:针对个人和游戏玩家的GeForce系列,针对专业工作站的Quadro系列,以及针对服务器和高性能运算的Tesla系列。英伟达占据了全球AI芯片市场的50%以上份额,旗下产品线遍布自动驾驶汽车、高性能计算、机器人、医疗保健、云计算、游戏视频等众多领域。
首先是吸取中兴教训,自己拥有不会受制于人
另外,自行研发芯片可以帮助人工应用程序更好运行,同时降低成本,因为把这些服务投放在数据中心成百上千台计算机上的费用并不便宜。
我国实行科技强国战略,致力于科学技术上的自主研发,打破西方技术壁垒。因此人工智能芯片同样也是也是我们需要突破的地方。如今多家企业都在制造芯片,说明这些科技公司还是很有远见的。
原因如下:
1. 科研领域的自主意识。早些年我国的科研实力和西方国家的确存在较大差距,而核心零部件又是我国的技术短板,光是人工智能芯片就一直依赖进口。只有自主了才能不受制于人,有[_a***_]才有突破。
2. 中兴***的推动。美对中兴的“禁售令”***使得许多科技公司意识到不能过于依赖进口,硬件自主迫在眉睫。
3. 阿里、谷歌已具备研发实力。阿里还专门成立了达摩机器智能技术实验室布局“中国芯”,自研AI芯片,在全球设立科研点,汇聚全球顶尖科技大咖一同进行研究。而谷歌原有的安卓系统已经占据手机市场大半边天,所以也是有能力研发芯片的。
4. 获取更大的市场。中国是世界最大的芯片消费市场,然而目前中国厂商的销售额占比不到10%,芯片市场几乎被欧美垄断,由此可见,自主研发能力越强的企业更能赢得市场。
谷歌是如何利用人工智能设计出一个emoji寻宝游戏的?
继上个月将《威利在哪里》(Where’s Waldo)游戏带到谷歌地图后,谷歌现在又带来了一个有趣的游戏,这次是基于人工智能和emoji表情符号。这是一种可以在任何手机上播放的寻宝游戏,它使用机器学习来识别真实世界的物体并将它们与emoji表情符号匹配。用户只需使用手机的浏览器前往emojisc***engerhunt.withgoogle***即可进行游戏。
这个想法很简单:Google会在屏幕上显示一个emoji表情符号,目标是使用手机的摄像头来查找匹配的对象。游戏存在时间限制,但每次成功的匹配都会增加时间。类似鞋子等常用物体可能很容易找到,但草莓或比萨饼等物体会令游戏变得更加困难。
***加载中...
目前这个免费网页游戏的物体识别技术还并不完美。有时它会拒绝接受匹配的物体,无论它与摄像头有多接近或图像清晰度如何。这只是一个突出Google的AI功能的实验。谷歌的I / O开发者大会将在本周开幕,人工智能预计将在这次活动中发挥重要作用。
NASA和Google联合宣布:谷歌的人工智能和开普勒天文望远镜共同了发现「第二个太阳系」 ,AI在这其中发挥了怎样的作用?
这是一个听起来很高大上,也很有意思的事儿,我尽量用大多数人都能看懂的方式讲述一下。
首先看上面这张图,左图是一颗携带行星(黑色圆形天体)的恒星;右图是开普勒望远镜所观测到的恒星亮度变化曲线。可以想象,行星围绕恒星转动,在一定周期内是会挡住一部分恒星的光的,所以恒星被观测到的亮度是会变化的。
上面这张图,行星已经转到恒星的后面去了,所以恒星的亮度值最高。可以想象,曲线上恒星亮度值最低的时候,正是行星转到前面挡住部分恒星光的时候。实际上,原则上开普勒就是利用这个简单的原理,观测宇宙中光度有周期性变化的恒星,作为携带有行星系的候选恒星。可以看看以下动画,更容易理解。
***加载中...
这个事情说起来好像很简单,但难点在哪里呢?
首先是千万颗恒星之间光度的干扰,比如下图是一张开普勒观测到的星图,密密麻麻的星光互相掩映,要从这么多干扰中分辨某一恒星的亮度的变化是很难的。其次是引力透镜效应,如果在某一恒星与望远镜之间有大质量天体,那么恒星的光还会改变方向。第三是多行星干扰,如果一颗恒星有不止一颗行星,可以想象这个光度变化是非常混乱的,很难直接看出周期性。
即使开普勒望远镜的分辨率已经相当高,可以对每一颗恒星都观测到精准的光度变化,但NASA拿到的数据是实际上类似如下图一样的。看起来这颗恒星在某时刻确实有光度变化,但这个变化淹没在了背景噪声中,无法有效分辨这到底是恒星携带行星所致,还是其它干扰因素所致。
NASA宣布利用Google的人工智能发现了一颗新的系外行星,这是一个好消息,这是一个与太阳系同样规模的行星系统,还有8颗行星,俨然是一个小太阳系。这个小太阳系被命名为Kepler-90系统,距离地球2545光年,也算是比较远的。
开普勒望远镜的观测距离在5000光年之内,因此2545光年可以说是一个正常距离,说明我们已经将系外行星的观测从数百光年,推向数千光年远的位置。一旦距离扩大,那么我们有可能发现新的情况,比如宜居行星等。值得注意的是,Kepler-90系统有7颗恒星,而且是利用谷歌的人工智能技术发现的,这个人工智能技术其实是个神经网络,通过人工智能浏览开普勒望远镜的数据库,发现行星凌日现象时引起的恒星光线细***化。因为通过人工识别,不仅速度慢,而且错误率比较高,如果用人工智能,可大大缩短发现时间,浏览开普勒望远镜的数据库的近程也会加快,毕竟这是一个拥有10万颗恒星的数据库。在过去20年内,开普勒望远镜项目天文学家发现的2000多颗西瓦行星,
谷歌的人工智能技术利用开普勒数据库中经过验证的信号,对神经网络进行训练,能够识别凌日现象时引起的恒星光线细***化,这样可以大大提高识别的准确率。这就是AI发现行星的技术原理,其实是对数据库进行信号识别,一旦这个技术成熟,天文学家还将对由开普勒太空望远镜收集的10万多个恒星系统进行识别,大大加快发现系外行星的步伐。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谷歌是人工智能技术驱动的公司吗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谷歌是人工智能技术驱动的公司吗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bfgfmw.com/post/776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