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外热成像人工智能应用-红外热成像人工智能应用领域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红外热成像人工智能应用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红外热成像人工智能应用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热成像仪隔墙能看到屋里的人?
不能。
热成像是不能穿透墙壁看到屋里的人的,在生活中墙壁一般是足够厚的,绝缘性足以阻挡另一面的红外线辐射。如果你把一个红外热像仪指向一堵墙,会探测到墙的热量,后面的热量就鞭长莫及,如果墙里面的东西能够引起足够的温差,热像仪也是能够在墙的表面上感应到的。比如建筑维护专业人员经常使用热像仪来检测漏水或绝缘层缺失等问题,而无需拆墙来评估问题。
地铁逃生怎么刷红外热成像?
地铁逃生时刷红外热成像是为了快速准确地检测人员的位置和情况。
通过红外热成像技术,可以有效地识别出人体的热量分布,从而确定人员的位置和数量,以便救援人员更好地展开救援行动。
红外热成像技术可以实时监测地铁车厢内的温度变化,并将不同温度的区域以不同颜色显示,辅助救援人员判断人员分布情况。
这样可以帮助救援人员更迅速地找到被困者,提高救援效率。
红外成像技术可以在什么领域应用?
由成飞研制的歼20,作为***空军目前现役最强战斗机,可谓从材料到工艺都精心打造,各个领域的高精尖设备自然也是毫不吝惜地实装上机,而这当中,具有百万像素级的红外成像系统就是一个典型代表。
关于歼20内部构件的详情一直是个谜,但是从今年珠海航展上面曝光的一台1280乘***规模的红外器件阵列来看,中国目前已经实际掌握了百万像素级的成像系统并应用于飞机之上,这种仪器有多厉害?看得远不说,还非常清晰,即使是在图像相对模糊的热成像模式下,也依旧可以看清人的头发丝。
我们可以直观地理解到,理论上而言,像素越发多所能够探索并显示到的图像就越发清晰,探测距离就更远且更强,目前来看,战机主流的红外成像系统一般都***用600乘512规模地阵列,大概相当于30万像素,这点像素足以支持战机在9000米高的天空探测到50公里外战车规格的地面或者水面目标,而诸如F35这样的次时代战机所配备的分布式光学孔径系统像素更是达到了百万级别,能够全方位并将效果几倍,无论从哪个方向出来,都将第一时间被探测到。
如今从我国曝光同样参数的红外成像系统,再结合布满歼20机身的分布式光学孔径来看,我国已经掌握了至少不亚于美国的先进技术,除了可能已经实装歼20之外,更有消息称我国目前正在给俄国传输同样水平的红外探测装置,这种不太敏感的技术其实***化拿出去卖是最好的了。
一般来说,战机探索目标无非两种方式,其一是通过雷达发射辐射电磁波进行搜索,这种方式看得更远,但由于是主动探测,因此也有着暴露自身方位的风险,且在隐身技术当道的今天,隐身以及反隐身技术的较量,更让雷达面临着空前的挑战。
而另外一种探测方式:即红外探测则显然不存在这个问题,虽然针对肉眼的光学隐身目前还只存在于科幻电影当中,但在诸如黑夜,以及浓厚烟雾等视野不佳的气候环境之下,使用者的视野依旧会受到很大限制,这个时候,便需要红外成像系统来帮忙了。
红外光瞄的原理很简单,即通过传感器来接收目标温度信号,再将其转换为人眼可视的图像,这种信号具有可以具体反映出目标轮廓的特征,在上述不良环境下,可以帮助使用以及火控系统非常直观地将目标位置与环境区别开来,从而更迅速地锁定并歼灭目标。
虽然由于受到诸如地球曲率以及气象云层等地球环境的影响,探测距离近成为红外探测的短板,但是红外探测还有一个重要技术优势,那便是安全性,它不像雷达会主动发射辐射电磁波,而仅仅是被动接收目标红外特征,因此,红外探测成为了一种非常隐蔽的探测方式,能够保证目标在被探测甚至跟踪乃至锁定的同时,还浑然不知。
仅仅凭借这一点,就可以宣布红外探测必然在未来空战当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隐身战机的越发普及,以及电子战技术的日趋密集,传统的雷达主动探测技术甚至已经成为暴露隐身战机方位的问题所在,而红外探测会成为隐身战机相互试探的过程当中更早发现对方的重要手段。
当然,这并不是说红外探测就可以代替雷达了,毕竟探测距离过近还是制约其发展的主要因素,而且针对红外的隐身技术如今也已经实现,所以红外成像和机载雷达不可或缺任意一个,两者相辅相成,涵盖了远距离和近距离,电磁信号与温度信号等全方位,全天候的领域,两者共同构成了飞机的基本态势感知能力。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红外热成像人工智能应用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红外热成像人工智能应用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bfgfmw.com/post/34314.html